長沙德天儀器設備有限公司
該作品屬甲骨文體,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,也是最有收藏價值的寶貝.
作者簡介:
謝兆崗,男,湖南懷化人,中國甲骨文字研究專家、書法家。中國首創(chuàng)TTF格式GB2312-80德天甲骨文、帛書、女書字庫軟件發(fā)明者?,F任中國甲骨文藝術研究會副會長、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秘書長、湖南省甲骨文學會會長。
甲骨文,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。殷代人用龜甲、獸骨(主要是牛肩胛骨)占卜。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、占卜者的名字、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,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后的吉兇應驗也刻上去,最詳細的一條將近 100字。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,這種文字為甲骨文。甲骨文發(fā)現于安陽小屯村一帶,是商王般庚遷殷以后到紂王亡國時的遺物(公元前14世紀中期~前1世紀中期),距今已3000多年。 甲骨文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,大約有 4500個單字,可識者約 1/3。它的基本詞匯、基本語法、基本字形結構跟后代漢語言文字是一致的。用許慎六書來檢查,在字形結構方面指事、象形、形聲、會意皆已齊備;在文義使用上轉注(互訓,即義近通用)、假借(音近通用)也都很清楚。甲骨文可以斷代,早晚分明,從某些常用字的變化可以領會許多中國文字發(fā)展的知識。例如: ① 簡化,形體復雜的字,日趨簡單,筆畫減少。②形聲化,象形字增加聲符,假借字增加形符,變成形聲字。甲骨文是占卜者寫刻的,有它的局限性,不一定包括商代的所有文字。而有些占卜術語,一般人也未必通用。又由于是用刀刻成,不免變形,驟見不易理解。
自甲骨文首次被發(fā)現迄今,出土的甲骨已有十五萬片以上,分別藏于中國大陸、臺灣省和港澳地區(qū),以及日本、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法國、蘇聯、德國、瑞士、比利時、荷蘭、瑞典等國家,南朝鮮也有收藏